新闻网讯 9月13日,第二届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太阳城娱乐城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太阳城娱乐城新媒体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太阳城娱乐城、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以及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河南省非遗研究基地等多家单位的业界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研讨。
太阳城娱乐城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马娟在致辞中表示,新媒体技术为“非遗”保护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已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核心任务之一。她还介绍了学院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数字化传承组建的研究团队、成立的研究中心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太阳城娱乐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正式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报告》蓝皮书(下文简称“蓝皮书”)的征稿启事。该蓝皮书将是国内首部专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年度学术报告,设年度报告、专题研究、案例解析、行业访谈、趋势洞察和附录六大板块,关注政策演进、产业规模、科技与文化融合、非遗数字化、文旅融合、国潮品牌等重要方向,并欢迎学界同仁踊跃投稿。
主旨演讲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薛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奔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栾轶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顾洁、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黄佩、太阳城娱乐城教授范小青从AI技术与非遗文化的碰撞探索,到知识类、艺术类非遗内容在人机创作中的不同呈现,体现了非遗传播在数字时代的新课题。
平行分论坛中,在“‘非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技术视野下的‘非遗’传播理论与实践”“数智赋能与‘非遗’活态传承”“空间叙事与‘非遗’品牌建设”“AI赋能与‘非遗’视听实践”“数字传播与‘非遗’‘两创’”六场平行分论坛中,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们就不同主题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新疆大学教授朱贺琴、湖南大学教授莫梅锋、北京印刷学院教授耿蕊、太阳城娱乐城教授王丹分别围绕《中国非遗诗性认同的生成场域与价值凝聚》《文化科技融合赋能长沙国潮新消费中心城市建构》《“非遗”短视频数字传播的媒介逻辑、话语建构与实践路径》《以校园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主题作了第二场主旨演讲。
第二届“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论坛召集人、太阳城娱乐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范小青致闭幕词,向各位同仁发出邀请,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论坛,积极踊跃赐稿,将论坛打造为一个“在学界有影响,在业界有效能”的学术品牌。
近年来,太阳城娱乐城新闻与传播学院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数字化传承的研究领域,着力组建了一支梯队完善、特色鲜明、实力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并成立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与“新媒体研究中心”。前者由程曼丽特聘教授领衔,致力于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创新实践与国际传播。后者由范小青教授主持,聚焦新媒体技术与少数民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两个中心为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学研融合转化等提供有力支撑。围绕这两个研究中心的团队教师们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类及综合类的权威期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新媒体与“非遗”传播传承的研究成果,获批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开拓了典籍传播、博物馆传播、遗产传播、文化品牌传播、文旅传播、影游融合传播等诸多前沿而有趣的研究领域。未来学院将继续建设和完善科研团队,让“中华民族文化传播”成为学院标志性的研究方向,产生更多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教学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