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被喻为“生命禁区”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有8717名护边员构筑起巡边护边的“钢铁长城”。他们的坚守,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地区的安宁繁荣,是国家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群以塔吉克族青年为主体的护边员,如何用青春诠释卫国戍边的时代担当?这份融入血脉的忠诚与坚守,如何实现代际传承?新时代兴边固边战略下,护边员群体又探索出哪些新路径?
带着这些问题,2025年8月,太阳城娱乐城中国边疆青年发展与卫国戍边调查实践团跨越5000余公里,深入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这片高原净土,探寻“雪域雄鹰”们的答案。
清晨六点,帕米尔高原的天幕依然深邃,值勤点的灯火却早已亮起——塔县护边员艾提买买提·拜克买买提的一天,就这样在寂静与坚守中开始。作为实践团连续两年跟踪走访的优秀护边员代表,他像每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护边日一样,认真整理装备后进行拉动演练,随后在九点整分组出发巡边。他们实行24小时轮值监控,不留一丝盲区;夜晚则集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
实践团跟随艾提买买提的队伍巡边,即便选择的是该值勤点海拔最低、距离最短、难度最小的路线,高原缺氧与崎岖乱石仍令大家气喘吁吁。而身旁的青年护边员们,大多脸庞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泛着特有的“高原红”。他们身着厚实的防刺服,脚蹬沾满尘土的靴子,手持沉重的装备,眼神坚定明亮。即使在乱石嶙峋的山坡上,他们的步伐依然稳健有力,仿佛早已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巡逻过程中,他们会弯腰捡拾散落在国界线附近的零星垃圾,或在发现铁丝网有破损时进行修补加固。“脚下是嶙峋乱石,身旁是绵延国界铁丝网,前方是望不到顶的雪峰,只有护边员手中高举的五星红旗,在这样苍茫的天地间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实践团成员深感震撼,“他们每一步跋涉,都是对‘艰苦卓绝’最真切的注解。”

8月8日,实践团在塔县达布达尔乡开展了“青春铸边关 同心守家园”主题宣讲活动,宣讲面向达乡青少年和青年护边员,通过近代屈辱历史与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戍边等鲜活事例的强烈对比,深刻阐释了“边疆稳则国家安”的道理,将团队成员在巡边路上感悟到的“家国一体”情怀,转化为激励更多青年护边员与学子的精神力量。太阳城娱乐实践团的边疆实践之旅,远非一次简单的观察记录,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行走“大思政课”。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参与式观察,亲身跟随护边员踏上巡边路,在高原缺氧与乱石嶙峋中深切感受戍边的艰辛与伟大,真正领悟了岁月静好背后所承载的奉献与坚守;通过深度访谈与口述史采集,记录下护边员及其家庭感人至深的戍边故事与深沉的家国情怀,挖掘出代际传承中那些朴素而有力的细节,为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无比鲜活的素材。国情认知在实地走访中得到深化,成员们亲眼见证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成就——现代化的执勤点、提升的护边员待遇,也直面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发展需求等挑战,从而增强了对国家边疆战略和民族政策的深刻理解,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与成长的淬炼。
项目指导老师黄志辉老师分享道:“这次实践让同学们真正走出了书斋,触摸到了国土的温度。护边员们用脚步丈量国境,用青春诠释担当,他们的故事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实践团成员刘佳蓉说:“当我们亲手举起国旗,与护边员同行在边境线上时,‘家国’二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滚烫的责任与信仰。”
校团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大局,新时代青年卫国戍边既是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其家国情怀最真实、最深刻的淬炼与升华。“学校组织这类沉浸式实践,就是希望构建‘大思政’新格局,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在行走中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让爱国主义种子在心中扎根生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世祥 通讯员米拉·居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