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鼓舞斗志、砥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年,学校党委对10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8个(其中,二级党组织3个,党支部2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这些我们身边的榜样们,在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各个岗位上立德树人、担当实干。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把平凡做成了标杆,在年复一年的奉献里将责任书写成使命,以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优秀”的模样。这份坚守与执着,汇聚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奋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动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招生就业工作处卫萍萍的故事!
打开电脑,指尖习惯性地划过鼠标,屏幕上待审的学生材料密密麻麻地铺展开——这是卫萍萍十年工作里最寻常的一幕。十年间,从学院到机关,岗位换了又换,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却没变:“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对学生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卫萍萍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处负责就业拓展工作,她以“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如今,她已经手了数万份选调生推荐,组织参与了数百场招聘活动。选调生工作是卫萍萍深耕的“主战场”,她如同一位精细的“调度师”:从材料审核的严谨细致,到考场内外的周密安排,再到政审环节的耐心协调,事无巨细,年均审核材料5000人次、组织笔试30余场、面试40余场、协调政审考察近千人。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工作,她创新建立“资格审查—能力测试—综合评估”全流程工作机制和“大数据+就业”分析系统,动态追踪27省份选调政策,实现人岗精准匹配。2024届毕业生中377名优秀民大学子成功加入选调生队伍,录取率居全国高校前列。她还主动对接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组织部门,开辟定向推荐通道将更多优秀人才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她敏锐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就业关口前置,大力拓展实践育人平台。2024年暑期,实习实践基地从个位数省份扩展至23个省份,30余支团队奔赴全国20多个省市区进行为期一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学生们在基层岗位上淬炼成长,撰写实践报告200余篇、拍摄记录视频30余条,“实践—就业”的联动机制悄然发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卫萍萍牵头举办区域性、行业性招聘会40场,覆盖制造、金融、教育等12大领域,提供岗位万余个,服务学生3万人次。她连续六届参与举办“同心共筑”毕业生联合网络招聘会,创新“就业服务”制度,关注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成为他们就业路上的“及时雨”。

同事们说,“她总保持着‘冲’的姿态、‘拼’的常态、‘燃’的状态,把平凡事做成了标杆。”
作为招生就业工作处的老师,她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热心解答每一个就业困惑,以行动践行着为人师表的使命,成为学生们信赖的“引路人”。
“卫老师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届硕士研究生刘莉红这样描述这份陪伴。曾在招生就业工作处担任学生助理的廖欣乐亲眼见证着卫老师对学生的热忱:小问题当场解决,大事请学生坐下细谈。“尤其是选调生报名审核时,办公室常挤满人,可无论多忙,她始终带着亲切与耐心。”这份用心用情也让廖欣乐学会了如何把每件事做到实处。
十年,她守着的不仅是办公桌更是无数个“后来”:后来,他们在基层写下答卷,在实验室突破瓶颈,在岗位上践行使命……而她依然坐在那里等下一个带着困惑的身影,像最初那样,把灯光往学生面前再挪近一点。这束光,十年未熄;这束光,还将继续照亮更多青春前行的路。